香港拟推同性伴侣登记 权益限制引热议

998567710662

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宣布,将立法设立“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机制”,旨在响应终审法院2023年9月裁决,要求政府在两年内制定替代法律框架,给予同性伴侣法律认同。

该登记机制允许已在海外注册婚姻的同性伴侣在港登记,享有医疗决策、探视及身后事宜等权利。然而,制度对海外注册的要求及权利范围的限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部分网民支持此举,认为若能立法通过,已属难得;但平权团体指出,该方案未涵盖遗嘱继承、子女抚养等关键权益,仍存在歧视。

临床心理学家Dino与伴侣在关岛登记婚姻,他认为方案远未达到理想水平,且尚未解决许多权益差异。他倾向参与登记,认为制度若无人使用,社会难以认知其存在。

婚姻平权协会共同发起人邱铭诺批评,方案只允许海外已婚伴侣登记,将同性伴侣分为不同类别,存在不公平。

长期反对同性婚姻的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则强烈反对,称此举为“香港黑暗的一天”,担心冲击传统家庭价值。

此外,社会对政府提出替代框架的细节提出质疑,认为其标准过低,未充分满足同性伴侣基本社会需求。

支持者呼吁政府广泛听取民间意见,设立公听会和检讨机制,以推动婚姻平权进一步发展。

香港至今未有反性倾向歧视法律,婚姻条例仍定义为“一男一女”。全球已有38国承认同性婚姻,香港的改革步伐显得缓慢。

性别研究学者指出,现有方案忽视基层同性伴侣权益,海外注册成本高昂,与异性婚姻注册费用差距显著,难称进步。

调查显示,逾六成香港市民支持为不同性倾向者提供法律保护,近半数认可同性恋者可与同性伴侣结婚,显示社会接受度逐渐提升。

法律顾问马亚山表示,方案虽为正面进展,但细节决定成败,政府应确保平等待遇,减少未来诉讼。

整体来看,香港同性婚姻权益仍需更多努力,社会各界期待政府能推动更全面的改革,以回应司法判决与民众期待。

安托特报员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