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上午,香港《国安法》迎来实施五周年。BBC中文通过六张图表,全面呈现国家安全元素如何深入到香港政府各项管理领域,以及这些变化对香港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绕过香港本地立法机构,直接为香港制定了《国安法》,涵盖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恐怖活动和勾结外国势力四大罪名。
2024年,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俗称“23条”),进一步弥补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漏洞。保安局透露,截至2025年6月中,已有332人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捕,其中189人及5家公司被起诉,165人及一家公司被定罪。
涉及《国安法》的案件中,91人及4家公司被控,76人被判有罪;《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则有8人被起诉,6人被定罪。大多数案件集中在2020至2021年,民主派初选案是涉案人数最多的单一案件,有47人被控,其中45人被判罪名成立。
警方自2023年以来发布了三批共计19名海外港人的通缉名单,悬赏金额高达百万港元。这些人被指控多项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勾结境外势力和煽动分裂国家。
同时,政府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国安要求,要求新聘及现职公务员签署维护国安的声明,拒绝者多已离职。此外,政府在审批资助、场地租用及执照签发等环节引入国安条款,限制异见声音活动空间。
在传媒领域,《苹果日报》等媒体相继停运,涉案人员被控勾结外力罪名。香港记者协会指出,记者及其家属面临骚扰和恐吓,新闻自由环境大幅恶化,香港新闻自由排名已跌至极低水平。
政府累计投入130亿港元用于国家安全相关开支,具体细节未予公开,保安局称此举旨在防止外部揣测和干扰国安工作。
《国安法》实施后,国家安全的各项元素渗透到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公职人员的国安风险识别、公民组织的解散、选举制度的改造以及对异见人士的打击,均体现出“爱国者治港”的政策导向。未来,国安法及相关条例仍将持续影响香港的社会政治生态。
(安托特报员)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