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两会本周拉开帷幕,官方预计将其形容为团结、奋进和胜利的会议,但鉴于中国当前的形式和任务,今年的两会可能是近年来最复杂、最困难的一次。首要议题是确保经济稳定,并将重点关注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目前,中国政府急需民营企业的支持来缓解经济困境。为了在两会前安抚民营企业的不安,国家领导层在此前召开了以民企为主题的高规格座谈会,目的就是安抚民营企业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然而,这种姿态是政府在遇到困难时不得不采取的策略,因为当国家需要民企的帮助时,往往会显得特别低调和包容。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遇到了诸多挑战,尽管政府努力自救,但经济依旧疲弱。财政收入、青年失业率、地方债务、外来投资以及进出口等多个经济指标皆呈现警示状态。尤其是市场与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低迷。要使经济重回正轨,稳定市场信心已成为必须。而过去的教训表明,单靠国企难以实现经济复兴,这也是为何政府此次开始重新重视民营企业的原因。人大会议期间,预计将审议通过一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民企的安全,且政府报告中也可能会涉及到民企的发展问题。
然而,推动政府官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比激励民企还要困难。这是因为许多官员在高压的反腐和政治环境下,倾向于选择不作为以避免犯错,谨慎面对可能引发争议的改革措施。此外,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也为经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具体来说,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美中关系的紧张局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特朗普对包括盟友在内的一种独特的施压方式,中国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此外,有传言指向特朗普可能为了经济利益向中国妥协,包括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但这并未完全实现。而不管是否会有“大交易”,特朗普对中国的压力预计仍将是空前的。
在两会召开前,中国政治局也有所行动,集体学习国家安全战略,强调即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经济和安全必须兼顾。
总结而言,中国今年的两会不仅面对着如何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挑战,还要应对从国际和政治层面上可能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这种内外夹击的局势使得两会在定夺发展优先顺序上格外纠结。但是,各方都寄希望能在政策和执行层面对目前的困境给出明晰出路。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