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悬崖边缘!宽松政策能否止住颓势引热议

82522803

台北——随着特朗普即将在下月成为美国总统,中国最近宣布将在2025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官方声称此举是为了振兴经济,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措施可能只是在暂时延续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而难以扭转其长期的下行趋势。在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的威胁下,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看法普遍减弱。

近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调要大力促进消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以及确保明年的经济稳定增长。此外,中国政府也早前表示,在未来五年中,将投入10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然而,许多人认为这些措施可能对提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短期效果相当有限。

对此,台湾淡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蔡明芳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都不是特别紧缩,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降低利率、放宽首付款要求等措施以提高贷款的可得性。因此,此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他认为,这显示出以前的政策未能达到预期,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来刺激经济。

蔡明芳进一步解释说,尽管很多国家都会在经济不景气时增加投资以稳定经济,但近年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呈下降趋势,与其他国家的普遍增长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吸引的FDI同比下降了29.8%,显示出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刺激措施,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仍然不足。

他同时指出,中国的许多优秀企业因为全球供应链的转移已经离开中国,仅留下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因此,即便政府推出新的刺激政策,也可能只是暂时减轻企业的生存压力,而整体经济的增长拉动力依然有限。

此外,近年来的一系列法制变动,如《对外关系法》、《反间谍法》等,也是在进一步打击外资信心,外界普遍担心这些宽松政策可能会导致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增加,而非真正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在面临可能来自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重大经贸挑战之际,中国还加强了对包括NVIDIA在内的美国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这一行动被视为中国可能正在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贸易摩擦,但同时也不免令人担忧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蔡明芳总结认为,中国需要从制度上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并在对外政策上避免过多的摩擦与紧张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外移及恢复经济增长的长期问题。

事实上,中国不仅面临外资出走的问题,甚至许多本土企业也正在撤离移至越南、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例如广东省的经济增长率已显著下滑,反映出其传统制造业的流失正在加剧。因此,即使是中国政府放宽货币政策,也可能无法根本改变这些问题。通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改善国际关系等方式,中国可能需要更深远的改革来恢复其经济活力。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华人日报智能客服

欢迎使用,很高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