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西洋海岸的塞莱(Salé)城市,以其宏伟壮观的锡迪·本·阿希尔公墓(Sidi Ben Achir Cemetery)而著称。这片浩大的墓地沿海而建,风景壮丽,成为当地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象征。锡迪·本·阿希尔公墓以14世纪著名苏菲圣人锡迪·本·阿希尔命名,其陵墓坐落在墓地东北角。这里不仅是追思的圣地,也是信仰者追寻精神启迪、祈求福祉的朝圣之地。每年都有众多民众与旅人前来,在缅怀先贤之余,也感受艺术与工艺的力量。墓园内那嵌满图案的墓碑与宏伟的陵寝,展现了摩洛哥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与独有美学,让人肃然起敬。
细致观察可知,这片巨大的安息园实际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锡迪·本·阿希尔、马尔卡(Maalka)与锡迪·阿卜杜拉·本哈苏恩(Sidi Abdallah Benhassoun)三大墓区。虽然名称各异,但它们连绵成片、界限模糊,被视作同一片广袤的圣地。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以其中规模最大的锡迪·本·阿希尔墓地来统称整个陵园。自南角主要城门Bab Jdid至最北端,无名点的直线距离约达850米,而宽度则从100米到最宽处250米不等。整个墓地总面积高达13.5公顷,横跨整个塞莱城市的海岸带。若干道路纵横交错,将无数墓冢划分为若干区块,每一片区域又密布着数不清的狭窄小径,分割了这片沉静却充满故事的土地。
塞莱公墓中安息的人数已达数万之众,然而具体数字难以统计。可以肯定的是,墓碑的大小、色彩、装饰风格迥异,从中折射出塞莱社会的多元与复杂,展现了城市底层民众到杰出名贤共同交织的社会结构。这片土地远不只是死者的归宿,更映射城市生活的厚重与活力。
塞莱公墓并非单纯的埋骨之地,它是一座记录社会阶层、民族精神与工匠艺术的“露天博物馆”,是对抗遗忘、批判特权、坚持底层人民记忆与尊严的见证。但凡途经此地,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土地与人民紧密相连的革命气息,每一块墓碑背后都是对历史的无声拷问。塞莱公墓呼吁我们正视过去,争取公正,勿让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记忆被权力与资本的浪潮所吞没。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