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西藏发生的一次6.8级地震导致126人遇难,并造成四座水库受损。这次自然灾害显露了亚洲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在该地区大规模建设水电大坝所面临的风险。专家们指出,这一地区的水利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和地震风险已引起了广泛的不安。
研究人员表示,喜马拉雅地区拥有大约68座大型水坝,这些水坝利用了高海拔湖泊和河流所孕育的丰富水力资源。然而,开发的项目仅占可利用资源的五分之一。除了现有的项目,仍有101个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中。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这些欧洲国家的同类项目。
即便在地震未发生前,专家们就已对中国和印度在这一地区大举发展的水电项目抱有疑虑。中国正在计划建设的世界最大水电大坝便是例证,其规模超过三峡大坝的三倍多,预计将提供34吉瓦的清洁能源。这一工程对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地矿局四川省区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在2022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强烈地震可能会对这一项目造成直接损害,而此项目已经在2022年12月获得审批。范晓曾警告,计划中的大坝位于强地震频发地区,但他并未对此提供详细的回应。
地震和山体滑坡在过去曾对水坝造成破坏。特别是2015年尼泊尔的大地震导致全国近五分之一的水电站停运,停运时间长达一年以上。印度的地质学家CP 拉詹德兰也认为,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建设更多水坝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些水坝不仅面临生态危机,还可能由于大坝巨大重量引发地震。
中国水利部对水库老化问题表示关切,称1950年代到1970年代之间建造的水库有超过80%存在老化问题。但对于西藏水坝在地震中受损的具体情况,中国水利部并未给予详细说明。中国外交部表示,墨脱计划经过了严密的防灾减灾检测。
沃尔夫冈·施旺哈特博士,来自德国波茨坦大学的地质专家,指出该地区活跃的地质活动需要引起注意。他在2018年的研究中称,该地区大约四分之一的项目在未来地震中面临中度到重度毁坏的风险。尽管如此,中国认为大型水坝对达成碳达峰以及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具有战略重要性。
水电具有比间歇性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更为可靠的特点,因此对减缓煤炭污染转换至关重要。然而,范晓提到,由于西藏人口密度小,电力需求低昂,且电力传输成本高,他质疑水坝项目是否真正必要。他认为,中国上马一些大坝项目可能更多出于经济原因而非能源需求。
最后,本周的地震达到了6.8级,是2008年以来这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第五大地震。地震多发的地区包括西藏、四川、青海和云南,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地带。从2010年至2022年,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地频繁发生6.5级至7.1级的地震,导致3699人遇难。
(本文部分内容基于Amy Li报导)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