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即将成为美国总统,美中两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问题上的领袖地位备受关注。尽管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但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依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避免承担资金责任,这一立场引发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不满。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新关税,其中针对在这些国家设厂的中国企业的关税最高可达271.45%。这是美国为了维护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所采取的最新措施。
有报道称,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可能会公布一系列新政策,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允许更多的资源开采,这些都可能让中国在气候政策及更广泛的经济和安全争端中获得优势。然而,中国还未被普遍视为全球气候政策的领导者。
在第29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因气候资金筹集问题分歧加剧,导致会议延迟30多小时才结束。各国最终达成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协议,但与对贫困国提供的必要1万亿美元资金目标相去甚远。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与贫穷国家并列,并未承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帮助的义务。这种立场不仅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反对,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表示不满。
巴拉拉贝·拉瓦尔等国际人士表示,中国不应与非洲较不发达国家同等待遇,应支持这些国家提供气候融资。他们认为应该对非洲国家、贫困的亚洲国家以及面临气候变化威胁的小岛国家给予更多支持。
尽管会议最终协议鼓励发展中国家自愿贡献,但未将中国归类为富裕国家。西方国家因工业化历史较长被要求援助发展中国家,但最新分析表明,中国的历史排放量已超过了欧盟。
在中国,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在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发展并未与其设定的能源转型路径一致,未来排放量有可能增加,这将影响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的能源消耗量正在增加,煤炭消耗量也在逐年增长。大约占全球排放量三分之一的中国,其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使用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这些因素使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指标上的表现排名靠后。
尽管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建设性,但缺乏足够的实际行动。专家观察到,中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依旧持反对立场,并未有效推动全球协议的实施。
美国方面,虽然市场较小,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表现依然值得关注。光伏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投资增长,表明美国并未在特朗普政府下停止其绿色转型的脚步。
虽然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占据显著地位,但无法保证其未来地位的稳固。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投资,市场格局可能迅速变化。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