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博物馆之旅:穿越历史与文化的奇妙探索!”

88120901

11月初,吉隆坡的天空被片片云朵覆盖。经过两周的足不出户与论文修改,我决定无论如何今天一定要走出家门。即使昨晚熬夜到凌晨一点,但早晨七点半的闹钟依旧准时响起,开启了一场值得特种兵借鉴的博物馆之旅。

我参观的第一站是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虽然馆内规模不大,仅设四个展厅,但它提供了一个国家的基本认知。从门票价格仅为五令吉的便利支付方式上就可见其开放与亲民。博物馆的入门处有两幅巨大的玻璃马赛克壁画,而大厅内的蓝白瓷砖则是1963年巴基斯坦捐赠的,至今保有其独特魅力。

东南亚地区早期受到印度文化的深刻影响。随着印度教、佛教、梵文,以及印度式政治体制的引入,当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混合文化。展出的8至9世纪的铜质观音造像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见证。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历史上马六甲与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交流。当时马六甲由于其在航海界的重要地位而受到泰国的威胁,遂请求中国的支持,从而获得庇护和贸易往来。

在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强调文化教化而非征服,这种想法虽然维持了部分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但同时也让中国错失了不少战略机遇。马来西亚沿海发现的沉船遗骸,如图灵号和宣德号,揭示出过去的文化优越感和薄弱的海洋意识。反观马来西亚本身,也是在应对外来殖民与战后民族主义复兴后,才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也是不容错过的。它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伊斯兰艺术展示中心之一,三层楼、十二个展厅展示了超过7000件文物,将伊斯兰文明的辉煌展现得淋漓尽致。从阿拉伯书法、波斯地毯再到几何图案,各种艺术形式均在此集结。伊斯兰教传入马来半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而与中国的交流则更为悠久,早在唐代便有大量阿拉伯商人在广州定居。

我常思考,为何马来半岛选择伊斯兰教而非传统的佛教?13-15世纪阿拉伯商人带来的商品和文化影响,以及伊斯兰教带来的中央集权模型,可能为这一历史选择提供了合理解释。离开博物馆,我意识到,文明演进如云卷云舒,表面上无章可循,实际上自有规律。

经过了一段迅猛的步行后,我到达了GMBB,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地方。此地展出大量新锐艺术家作品,同时也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虽然脚步已经疲惫,但看到这些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仿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夕阳下,我开始了回程,思索着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碰撞,我明白时间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华人日报智能客服

欢迎使用,很高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