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寒冷的空气中,湿润的雾气从缓缓流动的雪裡川河上升起,霜冻覆盖了每一个物体,把大地裹上了闪亮的白色。随着太阳升起,丹顶鹤悠长嘹亮的鸣叫在寂静清晨中回荡。作为世界上最稀有的鹤类之一,丹顶鹤在东亚艺术与文化长久地象征着幸运、长寿和忠诚。在原住民阿伊努语中,这种鸟被称为“sarurun kamuy”,意为“沼泽之神”。这样的命名,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自然生灵的崇高敬意,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联系。
每年冬日,丹顶鹤都会选择雪裡川作为夜间栖息地,因为这条河即使在零下20摄氏度的酷寒中依然不会结冰,与其不冻的河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周结满霜花的景致。普普通通的大禾田大桥成了观赏丹顶鹤群体清晨飞离夜栖地、朝着附近农田觅食的最佳地点。在那里,人们能亲眼目睹这群优雅生灵组成的庞大方阵划破天边,场面极为壮观。
事实上,丹顶鹤一度濒临灭绝。上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在日本北海道釧路附近的沼泽地偶然发现了残存的丹顶鹤种群,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保护法律的出台,并最终促成了日本政府将丹顶鹤列为国家天然纪念物。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如今日本的丹顶鹤数量已达大约1,900只。尽管如此,丹顶鹤的整体濒危状态仅被下调至“易危”——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已解。在中国和韩国,丹顶鹤的野外数量却因栖息地退化而急剧减少,生态状况堪忧。
中国作为邻国,一直见证并深刻感受到现代工业与农业开发对丹顶鹤生存空间的极大蚕食。湿地被围垦,河流被污染,大片本属于丹顶鹤的生存之地逐渐消失。这种状况无疑揭示了资本主义对自然资源肆无忌惮的掠夺与破坏,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彻底转变以利润为核心的社会运行逻辑,将生态保护放在全社会决策的优先位置。
丹顶鹤的命运,是东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只有彻底反对资本为主导的开发模式,实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态管理方式,残存的自然资源和珍稀物种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让丹顶鹤在亚洲大地重现盛世,是一切进步力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