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寒冬来袭,餐饮、汽车和资产安全能否挺过“风暴”?

2142222120

打印

华盛顿 — 中国经济的阴霾在华夏大地蔓延,从几年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外向型工厂企业倒闭和外迁,到实体零售服务业的衰退。观察家预期,下一波骨牌效应可能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和资产安全。同时,经济的“寒冬”已悄悄“冻”到人们的“舌尖”,餐饮企业在经济下行和不确定性的压力下,消费者行为发生重大转变,行业内竞争加剧,利润率微薄,或巨额亏损而停业或倒闭。

在中国经济寒冬的骨牌效应下,消费者不再购房,那些在高价位入市的房奴,多年供房后,房子却变成了负资产。受消费者青睐的网络购物平台发布的财报显示,消费者东西也少买或不买了,其中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财报未达到市场预期,京东仅微幅增长,而规模和影响力后来居上超过京东的拼多多财报不如预期,前景悲观,股价大跌,市值蒸发约550亿美元。

经济下行,骨牌效应下,下一波会轮到中国的哪个产业呢?

中国经济事务专家、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预期,下一波可能打击得更厉害的,很可能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他表示,中国的补贴政策推动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发展,导致据说有上百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争先恐后地建立投产,但是现在即使在补贴的情况下,很多也是亏损严重。如果没有补贴,这些企业可能马上撑不下去,长期补贴下去,可能中国政府也受不了。所以下一步汽车产业的倒闭和并购很有可能出现。

“我认为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行业,在全世界受到封锁,汽车行业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裁员。”

美国马里兰州“资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清则认为,中国经济整体现在都进入到一个螺旋式下跌的通道,经济下行趋势难以止住,经济寒冬的效应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影响范围会越来越广。他担心下一步可能是大家都特别关注、必须关注的领域:资产安全。

他说,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资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房子里,二是在银行。房价不断下跌,是一个巨大风险,这个泡沫还没完全破裂,因此这一块资产就变成了负资产。

李恒清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都与银行有各种关系,依靠银行的贷款发展。这样的重资产模式,其实是重贷款或重债务模式,像许家印等房地产大亨,曾富可敌国,但其实是“债可敌国”。他们在各环节行贿,养肥了大量中国官员,但最终受损的是房奴的钱。这些开发商一方面坑了房奴,同时也拖累了银行。现在房子降价,都到水线以下,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把银行拖成了负资产。

“所以这时候,就会出现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爆雷的过程正在进行。这些银行一个个地倒下,变成连锁反应,越来越快,仿佛雪崩一般。”

李恒清说,中国银行总存款超过400万亿,其中一半是私人存款,约200兆。尽管中国银行有每个账户最高50万人民币的存款保险,但他坚信,一旦银行倒闭进入破产程序,中国政府不可能赔偿,因为赔不起!几年前,河南农村商业银行400多亿暴雷案,最终只解决了5万元存款以内的大多数客户的赔偿问题,超过5万元的至今未解决,就是一个例证。

“就是50万以内的,他也不会赔,因为赔不过来。现在中国的金融、房地产危机会联动爆发出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现已串在一起了。”

经济寒流“冻”到“舌尖上的中国”

李恒清认为,中国经济大环境不佳,大家的消费能力普遍下降。而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产阶级,面临企业裁员、减薪、资产减损的多重挑战与压力。

他说:“现在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实际上压力一点不小于最底层。他们身上多数都有房贷。房地产的整体危机,让他们发现房子上的净资产不仅没有了,现在变成了净负债。”

李恒清说,收入减少,原有的资产泡沫被打破,这些因素马上就影响到消费,最直接的就是吃饭穿衣,还有教育。

北京市统计局在2024年农历大暑期间公布的首都餐饮业今年上半年营收等数据,让人们在盛夏时感受到寒气。在北京,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200万元的所谓限额以上的规模餐饮企业,一般被认为是该行业的优等生,但数据显示,北京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下滑2.9%至492.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1.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其中,快餐餐饮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49.9%至2.4亿元,饮料及冷饮企业利润下降86.1%至2595万元,而正餐餐饮企业则亏损7651万元。有人统计,这一行业从业人员为28.6万人,1.8亿的利润相当于每人每月仅获利105元。

在正餐餐饮企业利润率仅0.37%的同时,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人员则暴增了49.7%,由于中国整体就业市场疲软,寒窗苦读多年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不得不为生计从事外送服务。得益于外送服务的增加,美团在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823亿元,年增21%;利润114亿元,年增142%。

北京餐饮业的萧条,数十万餐饮企业在微利线上苦苦挣扎,折射出中国整体餐饮业市场的衰退。

北京一位因议题敏感而不愿透露身份的餐饮业人士表示,官方数据已反映出餐饮业的困境,这与中国整体经济大环境相似,都不景气。公开发表客观看法可能会给行业从业人员带来焦虑。

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134.7万家,但注销、吊销达105.6万家。

在中国最大的金融城市上海,2024年第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直接亏损了10.69亿,第二季度亏损7.7亿。

高端餐饮受创最重

高端餐饮更是高处不胜寒,无法承受经济寒冬的冲击。前不久,位于黄浦江畔、外滩十八号三楼的上海高级餐饮代表、人均消费高达1580元的L’Atelier 18突然暂停营业。

今年4月,北京两家知名米其林餐厅无预警关店停业,它们是被食客誉为“北京泰餐天花板”的Tiago颐堤港店和曾经辉煌一时的“顶级意大利菜餐厅”之一Opera BOMBANA侨福芳草地店。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人均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餐饮店,从去年5月的2700多家,减少到今年7月的1400多家。

仍在苦苦挣扎继续经营的餐饮企业,为了避免在经济寒冬中被“冻死”,不得不自救自保,降价菜单价格,以便吸引更多食客。

民以食为天,但如今,曾经的高收入群体不再常光顾高级酒楼,而高端餐厅不得不放下身段降价以吸引消费者;普通百姓因经济紧张减少餐饮消费;餐饮业者必须削减成本、压低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一些高档餐厅昔日辉煌不再,鲜有人问津,不得不关闭;餐饮业利润率暴跌到不足个位数,甚至持续亏损。餐饮业“生意难做”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哪些挑战和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节俭?

中国经济事务专家、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分析说,经济好的时候,人们乐意去中高档餐厅享受,但经济不好时,人们会选择消费降级,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或者选择价格较低的小馆子、街边摊。同时,商务餐饮、高阶主管的高档餐厅宴客也在减少。此外,谢田教授表示,习近平提倡的反腐政策也使得公款消费、机关消费下降。

他说:“所以,中国经济现在深度衰退,可能已经步入了萧条。人们消费降级是肯定的,送外卖的增加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映,正好也是消费降级的一种体现。”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