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医改政策在医生薪酬和医院收入方面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特别是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多地的三甲医院医生的薪资普遍下降,导致医疗人员和公众对未来前景的忧虑增多。近期,广州、深圳等地的三甲医院出现了医生绩效薪酬显著下调的情况,北京及其他城市也出现类似现象。相关分析认为,经济下行以及医改压力的双重作用,使得中国医疗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南方多个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等地,医生薪资下调的问题被揭露。根据《财新周刊》报道,深圳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表示,他们的绩效工资从八月起下降了50%,基本工资每月被各种扣款扣完,使得依靠绩效收入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评论区,很多医生反映薪资下降,表示绩效奖金普遍下调了30%至50%。
不仅南方城市存在这样的现象,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也曾出现薪资大幅下滑的情况。相关调查显示,2023年65%的中国医务人员所在的医院已经调整了薪酬比例,而2024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88%,其中绩效奖金成分的变化对依赖绩效收入的医生群体的影响最大。专家表示,这种调整主要是因为2012年开始的“三明医改”政策,该政策旨在削减药品加成,减少医院依靠药品销售获取收入的模式,从而影响医生的“灰色收入”。
中国的医改政策力图突出“公益性”导向,然而这带来了医生薪资下降的挑战。中国国家卫健委提出要调整公立医疗机构内绩效薪资的差距,提高固定收入在医事人员薪资中的比例,旨在减少不同专业和科室间的薪酬不均。不过,医改政策削减了高价医疗服务、过度治疗和不必要手术的收入来源,使医生收入依赖于固定工资和服务质量的模式。这一转变可能导致一些医生,由于无法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从而收入减少。
台湾医疗专家认为,医生减薪的问题不仅对从业人员构成挑战,也可能降低年轻人进入医疗行业的兴趣,长期看可导致医疗人力短缺,并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他们建议,解决问题需要从薪酬制度改革和财政支持入手,优化薪酬架构,增加地方政府对医疗体系的财务支持,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的薪酬待遇,从而吸引更多人进入医疗行业。
中国的医疗改革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的财务支持逐渐减少,医院日益依赖自有收入,进一步加剧了医生薪资问题。这种经济背景加上地方政府缩减非必要支出,导致医生减薪已成为普遍现象。要在“公益性”改革和医疗质量的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则需要长远规划和持续的努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患者的就医选择可能受到影响,政府需及时干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